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

新昌石城彌勒大佛(三生石佛)


    石城山是一個很有靈感的地方。據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,有僧護、僧淑、僧祐三位禪師,連續三代,在這石城山的山壁上,鑿刻彌勒菩薩像。第一代僧護禪師做,做了一半沒有完工,後來的第二代僧淑禪師、第三代僧祐禪師,三代接著做,直至完工。

  這三位禪師,事實上是同一個人的轉世。僧護禪師轉世成僧淑禪師,僧淑禪師轉世成僧祐禪師。也就是說,一位高僧發願,用了三生的時間,完成了這尊佛像的製作。僧護禪師、僧祐禪師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僧,在《高僧傳》中都有他們的傳記。

  石城山的這尊彌勒菩薩像,被後人稱為「三生石佛」。這尊佛像完成後,有種種的靈瑞,在《高僧傳》、藏經中都有記載。

 


    原文出處:釋良因《修習止觀坐禪法要》(30)/智者大師

《附錄二:作者略史》

後於天台山建立道場,並演說《法華玄義》、《法華文句》、及《摩訶止觀》等三大部。台宗教觀,由是而完備,門庭從此而光輝,而天台一宗之教觀,始卓然成立也。

在這之後,智者大師就在天台山建立道場,開壇宣講天台宗根本的三大部:《法華玄義》、《法華文句》、及《摩訶止觀》。

《法華玄義》是講解《法華經》的五重玄義。智者大師在結夏安居的九十天當中,縱其無礙辯才,博引經典,講述《法華經》的名、體、宗、用、教五者的玄談,史稱九旬談妙

玄義部分,就等於是講經法師個人修證此經的心得體驗,而《法華玄義》的內容微妙深廣,蕅益大師在《靈峰宗論》中說:智者大師講《法華玄義》之後,依著修行的人,得道如林”—— 證悟、得道的人像樹林中的樹木一樣多。

《法華玄義》中引用了非常多的經典,但它並不是在做學術分析,而是引導修行人以教照心的方法。

《法華文句》是以圓頓理對《法華經》詳細的消文釋義。

《摩訶止觀》講的是天台宗的圓頓止觀,一心三觀的修行方法為主。

這三部著作合稱為天台三大部。智者大師創立這三大部之後,整個天台宗的教觀由是而完備,門庭從此而光輝,而天台一宗之教觀,始卓然成立也。整個天台宗的法脈,包括教、觀的理論,由此完備地建立了起來,天台門庭從此光耀千古。

從以上對天台三大部的簡略介紹,也可以看出,天台三大部是有教有觀的。所以我們的學修也一定是要有教有觀、解行並重。

只有教沒有觀,或者只有觀沒有教都不行。要深入天台的法,一定要教觀雙運。

年六十,應皇奉迎,演說《法華》,行至石城,乃云有疾,謂智越云:大王欲使吾來,吾不負言而來也,吾知命在此,故不須進前也。

智者大師六十歲那年,應隋煬帝的奉迎,答應到京城去講《法華經》。隋煬帝對智者大師是執弟子之禮,而且他也是跟隨智者大師受菩薩戒的,智者大師還給他取了一個法名叫總持。

智者大師的法名是上智下顗,之所以稱他智者大師,根據《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》中描述,隋煬帝曾經讚歎大師說:師傳佛法燈,稱為智者,所以後人就稱他為智者大師。

大師應隋煬帝的邀請,要到京城去講經。走到天台山西面的石城山,大師就示現生病了。

這個石城山也是一個很有靈感的地方。據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,有僧護、僧淑、僧祐三位禪師,連續三代,在這石城山的山壁上,鑿刻彌勒菩薩像。第一代僧護禪師做,做了一半沒有完工,後來的第二代僧淑禪師、第三代僧祐禪師,三代接著做,直至完工。

而且這三位禪師,事實上是同一個人的轉世。僧護禪師轉世成僧淑禪師,僧淑禪師轉世成僧祐禪師。也就是說,一位高僧發願,用了三生的時間,完成了這尊佛像的製作。

僧護禪師、僧祐禪師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僧,在《高僧傳》中都有他們的傳記。

所以,石城山的這尊彌勒菩薩像,被後人稱為三生石佛。當然,這尊佛像完成後,有種種的靈瑞,在《高僧傳》、藏經中都有記載。包括智者大師在家時,禮拜的那尊長沙佛像,也不是普通的佛像,據說是阿育王造的八萬四千尊佛像中的一尊,也是有很大的祥瑞跟感應。

大師到了石城山,乃云有疾,就示現要往生了。因為大師與眾生的因緣如此,能夠得度的,皆已得度;未得度的,皆已做得度的因緣。這時因緣結束,該走了。

大師對他的弟子智越法師說:大王(隋煬帝)希望我到長安去說法,我沒有辜負他的期盼前去。因為隋煬帝對智者大師很有信心,所以智者大師還是滿他的心願前往。

但是吾知命在此,很多事情人意無法挽回天意,大師知道自己將會在此往生,所以不須要再往前走了。當然,這種證量的大德,生命是可長可短的,只是他們看有沒有需要,如果沒有度生的需要,他就走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